智能机器狗(多足机器人)可被广泛应用于救援、工业、物流、电力、医疗、教育、娱乐等多个行业领域,大型机器狗适合在制造、能源、工程领域应用,小型机器狗则适配家庭陪伴场景。业界人士普遍预测,未来数量众多的智能机器狗将在智能人形机器人之前,走进千家万户。
智能机器狗之所以会比智能人形机器人更快普及,原因在于其本身的特有结构。自然界中超80%的陆地生物采用四足或六足结构,这是其在亿万年进化中形成的地形适配“最优解”。仿生形态的智能机器狗具有12个肢节自由度,远少于人形机器人需要的20-50个自由度。机器狗四足中的任意三足触地既能维持平衡,又比双足人形机器人的运动控制更易实现,能应用在其他类型机器人无法进入的狭小空间。此外,机器狗连续工作时长可达6-8小时,是人形机器人的数倍。这些都使其具有显著的性价比,成为物理法则与工程效率的最优组合。
行业数据显示,截至目前全球机器狗与人形机器人数量比约为9:1。单机价格11万至14万元的工业机器狗已被部署在变电站巡检、矿山勘探、抢险救灾等全球多个企业端运用场景。
据前瞻产业研究院、高工机器人产业研究所(GGII)预测,中国智能机器狗市场规模未来5年(2025-2030年)将持续上升,年均复合增长率有望达到37.5%,规模将突破50亿元。全球智能机器狗到2030年销量接近50万台,而中国将成为全球第一大市场。
近期,瞭望财经与快思慢想研究院展开联合调研,归纳总结了当前国产智能机器狗产业发展十大趋势,并对产业链中掌握先进核心技术或占据领先市场份额的10家代表性企业(详见附件)进行多维度分析,形成《2025年国产智能机器狗企业竞争力报告》。报告旨在从产品能力、商业潜力、研发实力、第三方评价、融资能力等维度,构建智能机器狗企业评估体系,梳理描绘中国机器狗产业发展脉络、生态格局、企业及区域分布图谱等,精准识别兼具技术领先性与商业可持续性的标杆企业,为地方政府及相关机构的政策制定、资本资源配置与产业生态协同等提供决策参考。
调研显示,截至2025年中,中国智能机器狗企业近百家,位于行业前列的10家分别为:杭州宇树科技有限公司、杭州云深处科技有限公司、南京蔚蓝智能科技有限公司、小米集团、深圳市优必选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七腾机器人有限公司、山东优宝特智能机器人有限公司、联想(上海)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北京哈崎机器人科技有限公司、RoboticsX腾讯机器人实验室。在这10家被业界称为行业“10小狼”的企业中,无论是具备产业链整合能力的头部大厂,还是专心持续深耕本行业的“独角兽”新星,都具有原创技术强、国产化率高、应用空间大、量产能力强的特质。
在杭州滨江物联网街道,国网杭州供电公司采用“机器狗+无人车”一体巡检智能体实现了10公里范围内运输巡检,智能机器狗搭乘无人车到目标园区巡检电力系统;杭州皋亭山护林队通过“宇树机器狗+大疆无人机”群体智能组合,实现了5000亩林地智能巡山,机器狗背着消防用具,配合无人机,能代替护林员到斜陡坡等地方巡查;七腾机器人在重庆山城地形实地测试中,已搭建完成50台防爆机器狗同步调度的“蜂群系统”。
基于以上趋势分析可知,随着中国智能机器狗的迅速发展,其零部件国产化比率高,价格为国际同行业产品的2%至10%,部分技术性能指标甚至已超过国际竞品,具有较强的商业竞争力。从地域分布看,本报告数据覆盖的10家智能机器狗代表性企业主要集中在长三角、大湾区、环渤海等区域。其中,环渤海4家(40%),长三角3家(30%),大湾区2家(20%),成渝地区1家(10%)。当前,智能机器狗企业总部和研发中心分布在不同城市,制造工厂与供应链中心则相对集中在大湾区,这种区域分布既反映了我国区域经济发展的阶段性差异,也为未来产业均衡布局和协同发展提供了广阔空间。
智能机器狗是具身智能产业的重要领域之一,为紧密跟踪分析我国智能机器人产业高速发展态势,瞭望财经人工智能课题组后续将不定期更新报告,并在此基础上陆续发布智能机器人整机、核心零配件、垂直产业等细分领域分析评估报告。课题组希望借此与相关各方一道,共同搭建行业生态共创共享平台、举办机器人评测和内部研讨会等活动,为我国以及全球智能机器人产业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
通俗化解读AI的原理、特性和四大发展规律、提供AI赋能商业、引发新质生产力变革的一手案例分析。既有宏观视角的全局观照,又有各行业应用层面的下探记录,聚焦AI的原理与实践、现在与未来,是当下AI应用的全景图、更是身处AI技术浪潮之中的探路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