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招展正式启动,现场40多家企业提前签约,成为了2026年第九届进博会首批参展商,签约展览面积3万平方米。GE医疗、诺华、霍尼韦尔、三菱
面对全球地缘政治冲突和经济下行周期等不稳定性和不确定性挑战,中国超级大市场的优势和地位并未减弱。随着区域一体化的深入推进,中国制造规模和产业链齐全优势,也成为了跨国企业扩大亚太乃至更大国际市场的动力和竞争力。
乐斯福大中华区总裁杨宏(Jerome Vanachter)告诉第一财经,面对全球经济周期的挑战,中国市场的重要性始终在增强。年年举办如此大规模的进博会,向所有跨国企业传递了积极信号,表明中国市场的巨大规模和潜力。抢先成为九届“全勤生”,正是因为集团专注于中国市场的战略不变。
杨宏向记者透露,目前集团在中国有6家工厂,明年他们计划新增投资扩建当地产能,借助中国的制造优势和标准优化,持续实现集团全球化和高端化的转型升级,“我们的发酵产品原料来源以中国为主,中国生产的产品品质好,效率也高”,因此将继续致力于向亚太及非洲、南美等更大市场输出中国制造的优质产品。
一届不落的“老朋友”艾默生将进博会视为全球企业深耕中国、链接中国市场的重要桥梁。通过持续投入,这家跨国企业已在中国建立了完整的本土化价值链——从创新研发、采购到先进制造,从专业销售到全方位服务,以快速响应并满足本地客户的多样化需求。
艾默生中国相关负责人告诉第一财经,艾默生按照全球标准打造、基于中国场景进行适配定制的技术产品,因为用户良好的反馈也在陆续输出海外。“在中国为中国”的战略承诺和实践已经实实在在转化为了公司在中国乃至全球的竞争优势。
在25日当天现场锁定了第九届进博会展位的波士顿科学,是首批确认续约的跨国医疗企业。中国区内窥镜介入事业部及呼吸介入事业部负责人潘晓抒告诉第一财经,他们今年将在进博会上展出超80款微创介入创新产品,覆盖心脏、外周血管、消化、泌尿、神经调控、肿瘤防治等领域,其中1款为亚洲首秀,4款为中国首秀。通过连续参加进博会,共有22款创新产品加速从“展品变商品”,成为全球创新成果与中国临床需求精准对接的缩影。
潘晓抒表示,波士顿科学位于上海临港的中国区首个生产制造基地,从项目签约到建成开业仅用了短短一年的时间。这座智能化工厂的诞生彰显了“中国速度”与“中国效率”,推动波士顿科学本土化战略升维发展,在帮助企业塑造韧性与稳定性兼具的供应链,也有利于更及时、快速地响应本土医患需求。
“全勤生”美敦力已明确将携百余款创新医疗科技产品及解决方案亮相第八届进博会,参展产品数量再创历史新高。在7月25日举行的展前供需对接会上,提前展出了5款首展产品和解决方案,包括1款亚太首展。
在全球高级副总裁及大中华区总裁顾宇韶看来,进博会是他们将全球创新引入中国医疗体系的关键平台,更是公司植根中国、服务中国的体现。进入中国的36年来,美敦力持续深化本土医疗创新与价值链建设,从医疗技术的“输入者”转型为本土医疗生态的“共建者”。接下来将持续以“全球智慧本土化,中国创新全球化”为战略方向,连接全球经验与本土创新,助力中国医疗的高质量发展。
“世界上没有其他盛会像进博会一样,让我们如此投入其中、全力以赴。”作为最早签约的美妆企业,欧莱雅北亚总裁及中国首席执行官博万尚表示,进博会搭建了跨行业的合作桥梁,也让他们由此构建了一个更强大、更开放、更有活力的生态圈,不仅服务中国,也启迪全球市场。
在今年的进博会上,欧莱雅将以三馆联动亮相消费品展区、法国馆与创新孵化专区,是单体面积最大的日化行业参展企业,并继续带来全球及亚洲首发首秀的新品牌、新产品、新科技,“首发”规模将创历届之最。
官方数据显示,截至目前,已有170家企业和27家机构成为签约参展的八届“全勤生”。
在消费升级、需求分化和个性化的大背景下,越来越多国际品牌看到了中国高端化以及老龄化、少子化等趋势下的机遇。
提前当上九届“全勤生”的纽仕兰,每一年都会设置“进博关键词”,比如进博速度、进博效率、进博新质等,今年将以“进博升级”为关键词。纽仕兰乳业亚太区CEO盛文灏表示,通过进博会,他们持续将新西兰高品质乳品引入中国,有效扩大了中国市场优质乳制品供给。今年他们将在现场全球首发三大品类的新品,其中包括聚焦中老年健康市场即“银发经济”的新品。正是看到了“银发一族”对高品质、功能性营养品需求激增,纽仕兰已将系列化中老年奶粉产品规划正式提上日程,未来将持续投入研发,依托奶源优势打造更全面、更精准、更高端的中老年营养解决方案。
来自菲律宾棉兰老岛的佳农鲜果贸易公司,也是中国消费高端化的贡献者和受益者。佳农相关负责人表示,借助进博会的平台优势,他们不断拓展有机、高附加值产品线,陆续在进博会首发厄瓜多尔有机香蕉、菲律宾黑钻菠萝、泰国小金条冻榴莲等多款新品,丰富了中国消费者的水果选择,也提升了品牌在高端市场的竞争力。今年将首发哥斯达黎加香蕉、哥斯达黎加火山菠萝、秘鲁有机蓝莓等新品。
作为中阿经贸合作平台,阿根廷(上海)创新中心本身就是进博会的“产物”,并受益于创新模式持续以更低成本、更高效率为中国引入优质产品。阿根廷(上海)创新中心CEO、上海市侨商会副会长金麟表示,该中心是集商贸服务、科技推广、文化展示于一体的综合性创新型服务平台,在首届进博会上由多方发起设立。2024年,他们与战略合作伙伴港城集团在临港新片区联合打造了阿根廷商品保税展示交易中心,成为临港新片区首个进口商品保税展示交易中心,也让阿根廷抢占先机,成为了首个以保税展示交易中心的形式在临港新片区运营的国家。借助进博会的“东风”,该中心服务的阿根廷中小企业从几家发展到几十家,进口商品的品类从几种拓展到几十种,同时还将辐射的范围从阿根廷逐渐扩展到西班牙、墨西哥等更大的西语世界。
大商集团相关负责人在25日展前对接会上表示,他们已连续第八年参展,不仅持续将全球优质资源引入国内,还推动上游产地标准化、规模化生产,形成了“海外产地生产+国内精准分销”的模式。今年将展出来自6个国家的20余种近200个单品参展,涵盖从澳洲牧场直供的和牛、新西兰羊排等“从牧场到餐桌”的全链路商品。进博会的溢出效应由此可见:去年参展的瑰夏咖啡豆,在现场直接对接国内咖啡品牌,今年已实现常态化供应。2024年,集团在上海的进口商品销售额突破15亿元,同时带动冷链物流、跨境电商等关联产业就业超千人。
上海商务委主任朱民在7月25日举行的进博会新闻通气会上提出,上海是我国最大的消费品进口口岸,许多消费品的品类进口规模占全国进口的30%以上。今年上半年上海市进口超过1.2万亿元,其中,6月份上海进口乳品和水果分别增长34.7%和57.5%,化妆品、首饰等高档消费品进口分别增长10.6%和9.3%。
与此同时,上海作为国家批准设立的综合试验区,集聚了一大批进口平台。今年上半年,营养保健品、彩妆、母婴用品、食品饮料、鞋靴箱包等跨境电商进口单量同比增长了18.9%,进口额增长24.5%。朱民强调,跨境电商进口不仅增速快,物品的价值也在提升。另外,大量生产原料、国际消费品通过上海口岸进入国内市场。其中,铜进口占全国超5成,塑料进口占比近4成,箱包、钟表、首饰占比超7成。